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让历史文化街区“活”起来

原标题:让历史文化街区“活”起来

位于百侯镇侯南村的活海源楼 邹捷亨 摄

羊城晚报记者 危健峰

近日,梅州市大埔县百侯镇侯南历史文化街区、让历大埔县茶阳镇茶阳老街历史文化街区和梅江区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入选第四批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名单 。史文梅州的化街历史文化街区有何特色 ,为何得到如此青睐?跟着记者的区起脚步走进各个历史文化街区一探究竟。

米黄和浅蓝色相间的活民国骑楼 ,车水马龙的让历街道,街道两旁骑楼下的史文客家小吃 、非遗展示 ,化街纵横交错的区起古巷里隐藏的客家民居……行走在梅江区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 ,既能感受现代市井的活烟火气,又有穿越时空的让历历史感 。

据了解 ,史文梅江区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建于20世纪30年代 ,化街街巷呈鱼骨状道路网络结构 ,区起与其他街区有机联合形成围合完整的街区。街区内有保存完整的围屋式、杠式客家民居群,形成了“前门商店后堂作坊、楼上寝室”的骑楼商业建筑群。值得一提的是,民国时期中山路是海外侨胞的落脚点和商贸流通的枢纽 。

同属骑楼建筑群的还有大埔县茶阳镇茶阳老街历史文化街区 ,小青瓦坡屋顶 、杉木铺面及连续的古典柱廊 、精致的板棂窗及拱形门窗、三段式的骑楼风貌都能在此见到 。街区内还有客家美食茶阳企油饼 、竹畲箩手工编制技艺 、非遗花环龙制作等特色项目。

而在大埔县百侯镇侯南历史文化街区 ,36条规格一致的石砌街巷将100多座明清客家古民居连成一片 ,还有少部分中西合璧的古民居,每一座古民居都有其独特的故事 。鲤鱼舞、龙珠灯  、百侯薄饼和牛肉干等非遗都可在这里寻得踪迹  。

保护历史遗存,让文化活起来。近年来 ,梅州厚植客家文化 ,在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同时,积极探索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的“梅州方案” 。

在机制方面,组织编制《梅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出台《梅州市名人故居(旧居)保护利用实施意见》,一以贯之保护好文脉、延续好历史。规划方面  ,每个历史文化街区根据各自特点规划文旅项目,如编制《大埔县百侯历史文化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大埔县茶阳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明确街区定位、各功能区的范围和文旅发展方向 。

活化利用方面,因地制宜、因特施策,百侯南历史文化街区经过多年的打造和运营已经成为文化旅游景区,构建起“一核·一带·两环”的特色发展格局 ,即百侯古镇人文旅游体验核心区、梅潭河滨水旅游发展带  、特色产业协同发展环和特色乡村旅游发展环;梅江区凌风东西路历史文化街区和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已完成外立面改造 、管线网落地和标识标牌指引。近年来还举办“嘉应古城闹元宵”“金山圩日”等系列民俗活动,目前正在规划打造部分融新兴商业、客家美食 、文化体验于一体的街区 。

分享到: